如何在阿里巴巴上做网站/网站建设公司

一、按照测试目标分类
1. 界面测试
1.1 概念
界面测试(简称UI测试),指按照界面的要求和设计规则,对我们软件界面所展示的全部内容进行测试和检查。
1.2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验证界面内容显示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友好性。比如界面内容对屏幕大小的自适应,换行,内容是否全部清晰展示;
- 验证整个界面布局和排版是否合理,不同版块字体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是否符合需求;
- 对页面不同控件的测试,比如:对话框,文本框,滚动条。选项按钮等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有效和无效的状态是否设计合理;
- 界面的布局和色调符合当下时事的发展
2. 功能测试
2.1 概念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
2.2 如何进行功能测试?
设计功能测试用例,参考产品规格说明书进行用例的编写,具体的测试用例需要使用黑盒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如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法、正交法、场景法、错误猜测法等。
3. 性能测试
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有时会碰到软件网页打开时越来越慢,查询数据时很长时间才显示列表,软件运行越来越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系统的性能问题引起的。
要进行软件产品的性能测试,要对产品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基于系统的性能需求和系统架构,完成性能测试的设计和执行,最后要进行持续的性能调优。
4. 可靠性测试
4.1 概念
可靠性(Availability)即可用性,是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或者程度,一般用正常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表示。
4.2 计算公式
可靠性 = 正常运行时间 / (正常运行时间 + 非正常运行时间)* 100%
系统非正常运行的时间可能是由于硬件,软件,网络故障或任何其他因素(如断电)造成的,这些因素能让系统停止工作,或者连接中断不能被访问,或者性能急剧降低导致不能使用软件现有的服务等。
4.3 可用性指标
可用性指标一般要求达到4个或5个“9”,即99.99%或者99.999%
不同的应用系统,可用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非实时性的信息系统或一般网站要求都很低,99%和99.5%就可以了,但是军事系统,要求则很高。
5. 安全性测试
5.1 概念
安全性是指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完整、保护数据正常传输和抵御黑客、病毒攻击的能力。
5.2 系统常见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 输入域,如输入恶性或者带有病毒的脚本或长字符串
- 代码中的安全性问题,如SQL/XML注入
- 不安全的数据存储或者传递
- 数据文件,邮件文件,系统配置文件等里面有危害系统的信息或者数据
- 有问题的访问控制,权限分配等
- 假冒ID:身份欺骗
- 篡改,对数据的恶意修改,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6. 易用性测试
关注用户体验,让用户获得舒适、易用的体验,针对软件这方面的测试称之为易用性测试。
二、按照执行方式分类
1.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就是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如语法问题、代码规范、变量命名、函数命名、输入输出方法、内存泄漏等
常见的静态测试方式有代码走查、代码扫描工具等。
2.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指的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
所以判断一个测试属于动态测试还是静态的,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运行程序。
三、按照测试方法
1. 白盒测试
1.1 概念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测试,它一般用来分析程序的内部结构,针对程序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的测试目的是,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1.2 分类
白盒测试主要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
静态测试常用于桌面检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代码扫描工具
动态测试方法主要包含六种测试方法: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1.3 例子
语句覆盖
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针对A and B:A为T且B为T
针对C and D:C为T或者D为T
得出用例:
用例一:A为T,B为T,C为T,D为F
判定覆盖
A and B 要为T ---> A=T B=T ①
A and B 要为F ---> A=T B=F 或者A=F B=T 或者A=F B=F ②
C or D 要为T ---> C=T D=T/F 或者C=T/F D=T ③
C or D 要为F ---> C=F D=F ④
得出用例:
用例1:A=T B=T C=T D=F 满足①③
用例2:A=T B=F C=F D=F 满足②④
条件覆盖
A T F
B T F
C T F
D T F
⑤ ⑥
得出用例:
用例1: A=T B=T C=T D=T
用例2: A=F B=F C=F D=F
判定条件覆盖
结合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
得出用例:
用例1:A=T B=T C=T D=T 满足①③⑤
用例2:A=F B=F C=F D=F 满足②④⑥
条件组合覆盖
A B | C D
T T | T T
T F | T T
F T | T T
F F | T T
每行就可以是一个用例,一共四个用例。
路径覆盖
以个人编写的代码来设计测试用例
总结:
- 白盒测试主要应用于单元测试阶段
- 先执行静态设计用例的方法,再执行动态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 设计用例一般使用路径测试,重点模块追加使用逻辑覆盖方法
2. 黑盒测试
2.1 概念
黑盒测试就是在完全不考虑程序逻辑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输出正确的结果,满足规范需求。
所以,黑盒测试又称之为数据驱动测试,只关注软件的功能。
2.2 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以及实现,不关注软件内部的实现。
缺点:不可能覆盖所有代码
2.3 方法
黑盒测试用到的测试方法有:等价类、边界值、场景法、错误猜测法等。
3. 灰盒测试
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一种测试,灰盒测试多用于集成测试阶段,不仅关注输出、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程序内部的情况。
四、按照测试阶段分类
1. 单元测试
与编码同步进行,针对软件最小组成单元进行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方法,从被测对象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
最小单元实际上是人为定义的,一个方法,一个类都可以理解成“最小单元”
- 测试阶段:编码后或者编码前(TDD)
- 测试对象:最小模块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 + 详细设计文档
-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为联合测试(联调)、组装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及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
集成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 测试阶段:一般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 + 概要设计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
-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3. 系统测试
对通过集成测试的系统进行整体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
-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通过之后
-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
-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都属于系统测试
4. 冒烟测试
在软件中,“冒烟测试”是在将代码更改嵌入到产品的源数中之前对这些更改进行验证的过程。在检查了代码后,冒烟测试是确定和修复软件缺陷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
-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之前
- 测试对象: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
- 测试人员:测试工程师
如果冒烟测试通过,则测试人员开始进行正式的系统测试,如果不通过,则测试人员可以让开发人员重新修复代码直至冒烟测试通过,再开始进行系统测试。
5.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回归测试主要由人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进行。
6.回归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6.1 冒烟测试:
- 阶段:通常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进行,主要用于验证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 目的:确保软件的主要功能能基本运行,以便在后续的详细测试阶段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6.2 回归测试:
- 阶段:在软件开发的后期,通常在每次代码修改或新增功能后执行。
- 目的:确保已有的功能仍然正常工作,并且新的更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目的是防止已有功能因为代码修改而出现问题。
虽然它们都属于系统测试,但冒烟测试注重最基本的功能,而回归测试关注全面的功能,包括已有功能和新添加的功能。
7. 验收测试
7.1 概念
针对用户需求,对通过系统测试的软件进行交付性测试,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由用户或其他授权机构决定是否接受系统。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也称为交付测试。
7.2 目的
确保软件准备就绪,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原始需求。
-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通过之后
-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 测试人员:主要是最终用户或者需求方
- 测试依据:用户需求、验收标准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五、按照是否手工测试
1. 手工测试
手工测试就是由人去一个一个地输入用例,然后观察结果,和机器测试相对应,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得一个步骤。
2.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就是在预设条件下有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评估运行结果,预先条件应包括正常条件和异常条件。简而言之就是把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
六、按照实施组织划分
1. α测试
α测试又叫内测或者a测。
α测试通常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α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2. β测试
β测试又叫公测或者b测
β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们在一个或多个场所进行,β测试是正式用户中的一部分,他们在任意场合来使用软件,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是否存在一系列问题。
3. α测试和β测试的区别
3.1 测试的场所不同:
- α测试是在公司内部进行测试的,β测试是在用户环境下进行测试的。
- α测试的环境是受开发方控制的,用户数量较少,时间比较集中。
- β测试的环境是不受开发方控制的,用户数量较多,时间不集中。
3.2 测试执行时机不同:
α测试先于β测试执行。通常是α测试通过后,再进行β测试。
3.3 测试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α测试时间没有β测试持续时间长